(A).口腔癌:
發生率男性是女性的四倍,最高發生率是四十歲以後,唇部發生機會較口內為多,在台灣,口腔癌的發生與嚼食檳榔、抽煙、喝酒有高度的相關性。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。
(如圖6.圖7)
(B).尼古丁口炎:
因煙草中的尼古丁物質燃燒產物及所產生的熱過度刺激所引起的。好發於抽煙族的口腔黏膜、硬軟顎及舌頭。 (如圖9)
(C).單純皰疹:
是病毒性的急性感染,侵襲皮膚、黏膜、眼等,通常以飛沫傳染或直接口腔接觸最常見,可分原發性感染及繼發性感染。
(D).帶狀皰疹(蛇皮)感染:
水泡常沿感覺神經而發生,大都是單側性。 (如圖11)
(E).念珠球菌感染:
屬於白色念珠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病變。以口腔發生白膜斑為特徵,最常見於頰黏膜與舌,重要診斷特徵為白色念珠球菌斑,可從組織表面剝離,創面可見點狀出血。
(圖12)
(F).白斑:
白斑病是指黏膜面上發生的斑塊,最常見的因素是煙草、酒精、局部刺激。在台灣嚼食檳榔、抽煙、喝酒的人,口中大都會出現白斑,常發生於頰黏膜、舌,白斑有些確實可能惡性化而轉變成表皮樣癌,不可不注意。
(如圖13.圖14)
(G).扁平苔蘚:
扁平苔癬是最常表現於口腔的皮膚疾病之一,口腔表徵的是一系列放射狀白色或灰白色、絨樣、絲狀線條相互交織成網為特徵,最常見於兩側頰黏膜,病變發生的部位以頰黏膜最多。(圖15)
(H).復發性鵝口瘡:
發生率極為普遍,以口腔黏膜發生疼痛性反覆再發的單一或多發壞死性潰瘍為特徵,原因不明。(圖17.圖18)
(I).黏液囊腫:
黏液囊腫是因為黏膜下層組織內之局部黏液蓄積引起的腫脹,主因是因唾液腺及導管的外傷性病變所引起,好犯小唾液腺,最常見於唇黏膜,幾乎全在下唇。(圖19.圖20)
(J).創傷性潰瘍:
口腔粘膜外傷性潰瘍可能是因某種外傷,如黏膜咬傷、假牙刺激、牙刷傷害、銳牙或齲齒傷害或外來刺激物所引起的。外傷性潰瘍常發生舌頭側緣,通常是因牙齒咬傷引起。(圖21.圖22)
(K).廔管:
俗稱牙包,原因可能是根尖膿瘍或是牙周膿瘍所引起。
根尖膿瘍是因為齲齒、外傷等因素使得牙髓慢性發炎導致牙髓壞死所引起的,旁側牙周膿瘍直接與牙周病及牙周囊袋有關。(圖23.圖24-1.圖24-2) |